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医械界悄然上演“拆迁”运动,“中国美敦力”的未来在哪?

时间:2022-9-29 8:49:11点击:

过去二十年,对于平常人来说,最让人兴奋的莫过于一个“拆”字。

1998年7月,“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提出,把房地产推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在这之后,整个中国都开足了马力,处处高楼平地起。“拆迁”,由此成为人人羡慕的造富运动:

正所谓,拆出发展空间,拆出蝶变新生,拆出一个美好未来。

对此,医疗器械公司也是深有感触。

港股、科创板的出现,让医疗器械企业意识到,把众多子公司拆分上市,可以一箭多雕:不仅增加了融资渠道,更稳住了核心人才,还能让大佬们的身价“大大大”。

在这一背景下,一场颇为壮观的“拆迁”运动,在医疗器械领域悄然上演。

01 美敦力的崛起之路

上世纪四十年代,二战刚结束,美国总统罗斯福向著名科学家、曾于二战期间担任白宫科学研究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的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致信。

在信中,罗斯福提出了四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

“在科学与疾病的斗争方面,我们现在应如何组织新的项目,以便在未来继续推进在医学和相关科学领域的工作?”

罗斯福的这个问题,开启了美国二战后科学和医学的发展。

彼时,镍镉电池、锌汞电池等电源以及晶体管这一基础的电子元器件被发明,战时医学也推动了麻醉、输血、血管缝合技术、抗生素等方面的进步。

医学技术在蓬勃发展,电力技术方兴未艾。

大好的技术背景下,伴随着政府和私人基金会加大对医学的投入,外科手术技术和医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这使医学和电力的结合创新成为可能,美敦力由此诞生。

顾名思义,美敦力(Medtronic)的名字就是医学(Medical)和电力(Electronic)的结合。

美敦力的创始人之一——Earl Bakken1924年出生在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父亲是第二代挪威移民。

虽然幼年时的那部电影给他开启了兴趣之门,但Earl Bakken在电上的兴趣远不止于此。

Earl Bakken从小就喜欢与电线、插头等打交道,曾组装过一个能“抽”手卷烟的Erector Set机器人。

十几岁的时候,他甚至还发明了一台“亲吻测试仪”,据称能通过亲吻动作测量情感的强度。倘若这个仪器出现在今天,或许也能成为网红产品吧。

少年Bakken在家里地下试验室

成年后的Earl Bakken没有再纠结于这些奇思妙想的小玩意,而是去为医院修理各种电子医疗设备,如此一来,他这一生大概也就在修理工的生涯中度过。

但他遇到了一个陪伴几十年的搭档。

美敦力的另一位创始人Palmer Hermundslie是Earl的姐夫,这位拥有企业家天赋的创始人,十几岁的时候就创立了自己的冰块生意。

最开始,就是Palmer从Earl业余为医院修理电子医疗设备中嗅到了商机,才提议创立一家企业。

1949年,美敦力在一间废车库中诞生了。

此处闲扯一句,据传苹果、谷歌、亚马逊、惠普这些硅谷互联网巨头都诞生在车库,就连迪士尼,其经典形象米老鼠,据说也是创始人华特在父亲的车库里看见一只老鼠,找到的灵感。

和很多传奇公司的起步一样,最初的美敦力只是一家小作坊,业务是为医院维修医疗器械。

然而在之后的四十年,美敦力历经了行业的起起伏伏,最终精准选择了起搏器这个赛道,并把起搏器业务做到16亿美元规模,稳居行业首位。

02 分拆上市大时代

要看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对资本有多感兴趣,看看微创医疗就够了。

迄今为止,微创医疗有5家子公司完成IPO。率先破局的是心脉医疗,抓住科创板开板的历史机遇,成为首批25家挂牌企业之一。

在心脉医疗之后,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微创脑科学和微电生理相继登陆资本市场。

每一个细分业务,拿出来都是一家上市公司。有条件自然要IPO,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IPO。

不仅是微创医疗,“德诺熙”、“威高系”在资本市场的版图也是不断扩大。例如,威高集团旗下的威高骨科、威高血液净化相继在IPO市场露面。

也可以理解,国内的器械巨头们,在成立之初就对标器械航母美敦力,崇尚多元化是公司护城河的理念。他们虽然还很年轻,但都已触达医疗器械的方方面面。

不过,大家终究都还不是美敦力。美敦力成长靠“合”,从起搏器业务起家,不断并购壮大,最终成为如今的国际巨头;

而中国“美敦力”的故事似乎只能靠拆。一开始,国内器械企业就构建了庞大产品线,但事实却是大部分都还有待发育。

微创医疗5家上市子公司,真正上岸的还仅有心脉医疗。作为国内主动脉支架领域的绝对强者,心脉医疗上半年净利润便达2.13亿元。

而在心脉医疗之外,其它4家子公司都还需要未未来而战,更别说还有其它正在孵化的业务。

没有哪家器械企业,有足够的盈利能力撑起如此宏大的愿景。好的一点是,几家公司的资产看上去都不算差,至少都是潜在国产替代的好手。

手中有一批“优质”资产无处可放,又克制不了融资欲望,何不去资本市场试试水,摸摸鱼?

03 一箭双雕的多赢游戏

深圳医疗器械展 深圳医疗展 医疗器械展 医博会 深圳医博会

当然,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分拆的资本游戏,或许也是迫不得已。

一直以来,微创医疗都被称作 “黄埔军校”,为中国医疗器械的培养出了济济人才。

你可以看到,不管是在心血管、心脏瓣膜,还是电生理等众多领域,不少明星公司的创始人都有微创背景。

例如,在心脏瓣膜领域,与心通医疗一起被称之为“三剑客”的另外两家企业,启明医疗和沛嘉医疗,创始人都毕业于微创医疗。

这是综合实力的体现。但从商业角度出发,“黄埔军校”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并不值得炫耀。

光鲜的另一面,是微创医疗“庙小”,蛋糕不够分。久而久之,导致核心人才出去自立门户和等着竞争对手挖角。

根据微创医疗创始人常兆华所说,有的企业一次性就能把微创医疗某个产品条线的员工挖走三分之二。很显然,“队友变对手”是微创医疗不愿意看到的景象。

某种程度上来说,单独拆分上市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深度绑定核心人才,避免“财散人散”的局面。

与此同时,还能解决业务发展的融资烦恼。效果还不错,微创医疗5家子公司IPO累计融资额已超50亿,其中单笔融资超过10亿的就有3家子公司;

港交所上市的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融资额分别为23.56亿港币、16.82亿港币;科创板上市的微电生理也有10.70亿人民币。

一切都只是开始。这不,6月1日,微创机器人表示,希望去科创板上市,拟募资金额为28亿元。

既稳住了团队,又找来了研发资金,看起来医疗器械领域也能“拆”出美好未来。

04 “中国美敦力”要守住初心

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是幸运的。

明确的国产替代空间,加上最好的资本环境,让这些国内器械企业从一开始就可以通过整合的方式,构建医疗器械航母的版图。

不过,谁能成为中国美敦力,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拆分更多只是资产的腾挪,大佬们身价可能飙升,但没有直接产生价值增量。

子公司越拆越多,微创医疗的市值却越来越低。过去一年,微创医疗股价跌幅达81%,市值只剩下246亿港币。距离常兆华的梦想“万亿”,还差9800亿。


拆分上市的优质资产,大部分表现都难言出色。除了心脉医疗上市后收获2倍涨幅以外,包括心通医疗等公司在内均已破发。


固然,这背后有市场环境因素,但与众多医疗器械公司的业务发展状况同样密不可分。

例如心通医疗之所以股价跌幅超80%,核心在于核心产品受限于“高价的制约+内卷化”,销量未达到预期的增速,最终市场用脚投票。

微电生理要想真正崛起,不仅要在技术领域继续攻坚完成国产替代,更需要谋略和智慧在国内企业的围剿中突围。

说白了,分拆上市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面对技术复杂交叉的器械产品,即便是美敦力也需要长周期去磨合适应,期间难免出现偏差,更不用说正处于追赶阶段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

拉长周期来看,中国医疗器械领域必然会诞生美敦力,但过程必然是坎坷的。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器械大佬们守住初心。

毕竟,对于大佬们来讲,分拆上市的另一面,是财富的转移远比财富创造来的容易。

尾声

今年6月,美敦力康辉与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打造“美敦力康辉常州科技园”。旨在全面升级区域先进医疗制造能力,构建骨科产业高地,释放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与科技创新活力,从而助推中国医疗创新产业链升级,助力健康中国的全面建设。

据美敦力方面表示,未来,美敦力康辉常州科技园将承担美敦力全球供应链区域基地与康辉医疗全球总部的双重职能,并建设完善四大中心的功能。


来源:贤集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迈瑞医疗长期向好发展,好公司不等于好投资,投资者对其不应存在“赌性”

下一篇:95%的大型医疗设备靠进口,医学影像设备国产化需要迈过哪些坎?

返回顶部